设计阵型的革新者堪称伟大,开宗立派的哲人同样名声赫赫。与查普曼同一时期的吉米-霍根有着和前者一样的战术思维,虽然没有进行新的阵型设计,但是远播中欧的足球哲学却直接推动了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叙述霍根的故事或许有些冗长,所以在此我们便不讲述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伟大的成就,单是以阵型为主线路说一说“多瑙河流派”对于足球战术领域的意义。在霍根“中欧”传道之时,查普曼所力主的WM阵型已经趋于成型并开始被广泛接受,而对于“多瑙河”流派的教练员们来说,如何赋予WM阵型更多的生命力是他们始终在思考的课题。
因为球员排布结构较为灵活,WM阵型有着很高的可变度,在施用此阵型时,一名教练完全可以根据本队队员的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阵施策。而在对于WM阵型的实际应用方面,捷克斯洛伐克名帅佩特鲁也体现出了自己的考量。
秉承霍根足球哲学的佩特鲁是“多瑙河流派”中非常活跃的分子,秀美华丽的足球是他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这样富有美感的战术思维也是他力压众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国家队主帅的原因。
为了让捷克斯洛伐克可以拥有更为强大的战斗力,佩特鲁在持起进攻大旗的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球队的防守根基,而在人员应用中,他也尝试将原本的左内锋西沃博达进一步回收至中场位置,并使其与队中另一名防守型中场卡姆巴尔形成先后呼应,这一安排也极大的增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整体防守硬度。
波佐是世界足球历史上著名的战术大师,也是意大利足球环境下绝对的英雄人物,他曾带领意大利队获得1934和1938年两届世界杯和1936年奥运会冠军头衔。在波佐执掌意大利之时,蓝衣军团还并未以“钢筋混凝土”的方式闻名遐迩,反倒在很多时候,意大利国家队屡屡因为不顾及防守层次而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功。
虽然波佐并非霍根的直系弟子,但在足球思维养成方面却也备受“咖啡馆文化”的熏陶,在1934年世界杯中,波佐也利用WM阵型下内锋回撤的方式增加中场防守覆盖,而在有了纵向防守支持后,球队中场铁闸蒙蒂也得以更为从容地施展。
佩特鲁和波佐在WM阵型之上战术变招在1934年世界杯之后也被广泛应用,单从人员防守站位时来看,这一阵型则应被标定为3-4-3,同样很多人也更喜爱把这一阵型叫做“防守型WM”。
当然,WM阵型的结构变化并不仅仅体现在防守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这套阵型让足球防守战术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进攻中,这套阵型同样可以通过变化使得球队的控制更为有效、进攻火力也更为猛烈。在下一章节,我们继续讲述有关WM阵型的另一个主流变阵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