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西德、荷兰、捷克斯洛伐克汇聚巴尔干半岛,热情的南斯拉夫人将国内最豪华的斯拉夫人酒店和南斯拉夫国家大酒店作为接待场所迎接三国到来的教练员、球员、工作人员以及欧足联和各国媒体人士。从赛后各界的反响来看,本届欧洲杯南斯拉夫方面所做的后勤保障显然非常出色。
将视角放置足球场上,1976年欧洲杯的高质量比赛一直延续到决赛阶段,从纯竞技角度审视,该届欧洲杯无疑是自创办以来最为出色的一届,四场比赛总计19个进球也直接标注了攻势足球思潮席卷整个欧洲大陆。
回顾那届杯赛,帕连卡的那记技惊四座的“勺子”点球无疑是该届欧洲杯最大的记忆点,在捷克斯洛伐克和西德队平分秋色进入点球大战之后,帕连卡用这样一记富有想象力的进球为该届欧洲杯画上了句号。
回过头看,帕连卡那记精妙的“勺子”点球固然可以成为这届欧洲杯的标签,但是在这惊艳的瞬间之外,很多经典的故事和画面共同铸就出了一届伟大的赛事。抛开决赛的点球大战,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的交锋可谓是真正的战术博弈。
西德的足球教父舍恩将边中结合的战术构架发展的更为多元化,而对于边后卫冲击效能的激发使得西德队的两翼攻防更具备延伸性。捷克斯洛伐克教练耶热克同样才华横溢,他在临场的战术调整非常灵活。
自欧洲杯创办以来,没有一场比赛的质量堪比西德与捷克斯洛伐克在1976年的巅峰对决,在那场比赛中,除去帕连卡的“勺子”和两位教练在场边的不断博弈之外,贝肯鲍尔和施瓦岑贝克联手封锁内霍达、赫尔岑拜因的甩头攻门、多比亚什的大力抽射以及昂格鲁什与迪特-穆勒频繁的身体对抗都令人印象深刻,而诸多的名场面也让那届决赛始终与伟大二字共同被书写。
除去精彩的巅峰对决之外,1976年欧洲杯决赛的其它比赛同样激烈异常,秉承全攻全守的荷兰队依旧充满着悲情,在大雨的侵袭下,荷兰队的控球优势被最大限度弱化。在捷克斯洛伐克针对性的高空球战术中,高傲的荷兰人不得不再次接受苦痛的现实,而更令人感到伤感的是,那时满怀信心的荷兰球迷没能料到这竟然是一代天骄克鲁伊夫最后一次代表荷兰队出现在世界大赛舞台。
东道主南斯拉夫的球迷群情激昂,即便在半决赛不敌西德,但是南斯拉夫的球迷依然用不断的歌声为自己的球队祝福。这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南斯拉夫空前团结的一个时代,而足球便是巴尔干半岛所有人民可以并肩站立的最好平台。
1976年欧洲杯的一系列高质量比赛最终推动了欧洲杯模式的变革,而在影响力与日俱增之时,欧足联也奠定了在下一届杯赛变更运行模式的决心。